「一定要黑白。」按下快門前我這麼想著。
彩虹眷村並不是很明顯的景點,四周除了被工地鐵皮擋了起來,新穎的樓房建築是另一面牆。就像其他城市裡老舊頹圮的社區,而且又是個很小的眷村,凋零是期待的結局。只是彩虹眷村有那麼一點點特別,有那麼一位黃爺爺用油漆讓小巷矮牆多了色彩。 人潮意外地多。是假日、也是媒體報導的關係吧,來這禮拜訪的人擠滿了小巷子,連攤販也零星地聚攏過來。我也是看到網路介紹才知道這個地方。決定了先往人少、沒有彩繪的地方走,從熱鬧的背後先認識起吧。眷村意外地小,大部分的區域都改建了,剩下幾間老舊的房舍,小小的禮拜堂,和參觀人群只隔了一條巷子的寧靜簡單生活。 幾乎每個到訪的人都手拿相機,我自己就帶了數位和底片兩台機子,這是我最近的標準裝備。數位機身裝著 Kit 鏡暫時沒有替換的打算,50mm 配傳統相機才是想拍的主力。一邊好奇著彩虹眷村的面貌,一邊卻又想著自己到底想拍到些什麼。還是想多點記錄的吧。彩虹眷村暫時是保住了,但能保存到什麼時候?(熱潮消退時?)又到底要保留下什麼東西? 我想找出答案似地四處張望,卻也知道自己只是故作模樣。聽到宣傳才來拍照的我,跟湊熱鬧的遊客並沒有很大的不同。拿起相機取景,仍想著要抓取獨特的角度,要拍下最佳的畫面,並貪婪地希望拍到的照片能得到別人的讚美。我發現我錯了。 就像藝術家電子雜誌的一篇文章:「救下彩虹眷村之後?」我的心情隨著待在彩虹眷村越久而越沈重。人潮來來去去,我們拍了照片,帶走了什麼?又留下了什麼?我希望留下來的是台灣這塊土地與人的故事,帶走的是已經遺忘了很久,除了工作賺錢之外,生活中的色彩。 好久沒有畫畫了。
|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