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電腦陪我七年多了,
連安裝的 Windows XP 也有六年沒有重灌過了。

我的開機 BIOS 畫面。

電腦舊,但還適任我的一般工作,
例如上網、處理文書、修修圖檔、聽聽音樂,
雖然不能玩新的 3D 遊戲,看高解析度的影片,處理大量的影音資料,
最新的 Vista 當然也跑不動。So what? 至少我的電腦健康也穩定。

想想也一直都剛好有搭配的電腦能用:
研究所用實驗室的 Pentium IV,
上班用公司的 Notebook,
之前又撿到一台 Pentium III 800
哈,所以 OK 啦。

高二的時候家裡託當時盛行的小電腦公司組裝一部 Pentium 100,
我還記得多買16MB 的記憶體就要 NTD. 16000!
每次想起老爸掏出這麼多錢來滿足我的小願望,
而高中時的成績又屢屢讓他失望,心裡很愧疚。

那時後我跑圖書館看每期的所有電腦雜誌,
(怕當期雜誌被借走,還偷偷藏起來。)
也買了好幾本電腦相關的書籍,
(其中 Peter Norton 的 透視PC 很棒!)
整個人就是瘋電腦~

不過我逐漸發現自己只是跟隨著電腦快速的升級腳步,
對程式撰寫也沒有同學那麼熱衷與精進,
電腦的熱情慢慢冷卻下來,
到現在我也僅偶而會翻翻電腦雜誌,
更新一下自己腦袋裡的電腦資料庫。

經歷這七年電腦一路的發展,我從狂熱的追隨者變成旁觀者了;
電腦的基礎還是相同,注意一下新規格與產品就不會脫節太遠。

這部電腦是升大二那年暑假 DIY 的。
我想要組一台自己的夢幻電腦,
精挑細選所有的零件,
儘管當時電腦的價格降到 3 萬元左右的水準,
我的 PC 最原始的版本就花了 6 萬多元。

嘔的是,當時剛好是許多電腦零件的轉換期,我買的價格正是高點。
唉,算了,反正也用了七年,再繼續用三年吧!

介紹一下 My PC 的零件吧,
有些零件像光碟機、硬碟因為升級或其他需要而更動,
但電腦的主要架構還是維持一樣。

CPU 內容:
CPU 類型  AMD K6-III, 450 MHz (4.5 x 100)
L1 快取  32 KB
L1
資料快取  32 KB
L2
快取  256 KB (On-Die, Full-Speed)

當時正是 Pentium II 與 K6 的競爭期,K6-III 是冷門的產品,
我挑選 K6-III 當 CPU,主要是懷著「紀念一個架構」的想法,
但也是我告訴自己不要追求升級,以及對自己應用電腦方式的瞭解。

主機板 內容:
主機板名稱  TMC TI5VGF (6 PCI, 1 AGP, 3 DIMM)
主機板晶片組  VIA VT82C598 Apollo MVP3
Cache
大小  2048 KB
系統記憶體
  768 MB (SDRAM)

我所提到「紀念的架構」,就是當時 K6-III 提出的 CPU 內建 L2 Cache,
主機板上原本的 L2 Cache 變成 L3 Cache。
這款 TMC 代工,日本 Freeway 品牌
的主機板(這兩家好像都不在了)
有著 2MB Cache,6 PCI 插槽(No ISA)。
我看到雜誌介紹,喜歡與眾不同加上年幼無知,就買了這塊主機板。
主機板上的用料還不錯,這幾年來都沒有出過問題。
(後來有出新版,規格好一些)

顯示卡內容:
視訊卡  Rage Fury (32 MB)
3D
加速器  ATI Rage128 GL
DAC
類型  Internal DAC (350Mhz)
記憶體大小
  32 MB

我對 2D 畫質的要求高過 3D,所以在 Matrox 與 ATi 中做抉擇。
Matrox 的 G400 當時買不到,於是就買了這張 ATi 原廠的 Rage Fury。
多少錢呢?嘿嘿,好像 NTD.5000 左右吧。
真貴啊,3D 效能又差。不過,2D 真的不錯,
我又特別喜歡這張卡完全沒有空銲零件的做工。

音效卡內容:
音訊卡  Aureal Vortex 2 (AU8830) Audio Accelerator
原本買的是 Diamond Monster Sound M80,
使用 Diamond 自己的晶片組,還支援 Aureal 的 A3D 1.0。
A3D 沒用到,更扯的是只支援到 Windows 98 的驅動程式!
雖然要價不斐,還是很快的就收起來了。
那個時候不急著買的話,就會直接衝 MX300 了吧。
而這張 Aureal Vortex 2 音效卡是 Aureal 原廠的喔,
我把 M80 的小音源子卡裝在這張卡上,心理作用比實際效果來的多。
當初在學校 BBS 二手區看到,馬上跑到賣家的寢室買了下來。
稀有,原廠,我對這兩點沒啥抵抗力啊。(Aureal 與 Diamond 現在也都不在了)

介面卡內容:
IDE 控制  CMD PCI-0649 Ultra DMA IDE Controller
SCSI/RAID
控制  Adaptec AHA-2940/2940W PCI SCSI Controller
網路卡
  D-Link DFE-538TX 10/100 Adapter
數據機
  HSP56 MicroModem
USB
控制  NEC PCI-USB Open Host Controller

一堆的介面卡,差不多把主機板上 6 個 PCI 插槽都填滿了。
●IDE 控制卡是因為主機板只支援 Ultra-ATA33,接新的硬碟效能太差而買的。
SCSI 卡主要是接底片掃描器,買過二手的 Pioneer SCSI CD-ROM,很遜就換掉了。
●網路卡,普通的 D-Link DFE-530TX,本來想換 3com 的,但只是想想。
●數據卡,忘了哪來的,雖然幾乎沒用到,還是裝上去了。
●USB 控制卡,撿來的,擴充一些 USB 連接埠。

磁碟機  ST340016A (40 GB, 7200 RPM, Ultra-ATA/100)
製造商
  Seagate
硬碟名稱
  Barracuda ATA IV
緩衝
  2 MB
格式化能力
  40 GB
轉動速度
  7200 RPM
介面
  Ultra-ATA/100

磁碟機  WDC WD1600JB-00FUA0
製造商
 Western Digital
硬碟名稱
  Caviar SE
緩衝
  8 MB
格式化能力
  160 GB
轉動速度
  7200 RPM
介面
  Ultra-ATA/100

原本是 Quantum 的 Fireball Plus KA 9.1GB,拿給家裡的電腦用了。
Western Digital 160GB 大概兩年前才升級的,開始在價格低檔的時候才買零件。

光學磁碟機  IOMEGA ZIPCD3840INT-A (12x/10x/32x CD-RW)
製造商
  Iomega
裝置類型
  CD-RW

Read:

CD-ROM: 32X

Write:

CD-R 12X, CD-RW 10X

Plextor 代工的燒錄機,比原廠的便宜一千多塊,
面板印刷也不錯看,雖然不是 made in Japan,但很滿意。

光學磁碟機  SONY DVD RW DRU-830A
製造商  SONY
裝置類型  DVD-RW
Write:

DVD+R Double Layer: 8X

DVD-R Double Layer: 8X

DVD+R: 18X

DVD-R: 18X

DVD+RW: 8X

DVD-RW: 6X

DVD-RAM: 12X

CD-R 48X, CD-RW 32X

Read:

DVD-ROM (單層single layer):16X
DVD-ROM (
雙層double layer): 8X

CD-ROM: 48X

上個月才買的 DVD 燒錄機,
想備份一些龐大的資料,也因為現在 DVD 燒錄機的價格已經到低點了。
喇叭:
Midiland S2-4030

花了 NTD.4000 多,買了不久就跌價 Q_Q...
但真的不錯。

螢幕:
CMV CT-712A

來新竹後才買的 LCD,挑當時最便宜的買,
現在同樣的價格買 19" 的還有找錢...
已經用了兩年,所以值得。


看完我的電腦規格,
也許你會發現我喜歡電腦所有擴充都滿載的樣子,
例如支援到最高的 K6-III,
裝滿三個記憶體插槽的 768MB 記憶體,
PCI 插槽也幾乎都有介面卡,
顯示卡、音效卡上沒有 cost down 的零件空銲等等。

雖然不追求最新最快,
但要完整地發揮全力。

這就是我的 PC,也是我的想法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g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